好积友的很多朋友们,经常会各种对于能经常到处乱跑,而且还能乘坐各个航司的两舱产品表示羡慕和不解,不少人以为好积友像那些旅行博客的土豪一样。对于像好积友这样的积分爱好者来说,这个世界的人也可以分为玩积分的和不玩积分的人类。作为一个在除了美国加拿大以外,几乎是一个小众的不能再小众的爱好。但其实它并不只是一种爱好,好积友认为这种爱好可以转化成一种生活习惯和一种理财方式。今天就来聊一聊对积分的一些看法,特别是对一些已经开始参与这项爱好,和一些对此觉得无价值,很麻烦的朋友们。

lhr-take-off

摄于伦敦希思罗机场

Introduction

不少人都觉得,生活中这个积分,那个计划,实在是太麻烦了,不像动这个脑子去琢磨。好积友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如果一切都很简单,攒积分用积分和朝九晚五上班一样,你每年每个月固定挣多少积分,然后等多少年可以去使用一次你的积分,那么这个爱好就不存在了。因为就和上班拿工资没什么区别了,大家按部就班,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走就好了。但其实正因为这是一个很小众的爱好,而且相对比国内那些形形色色的金融理(zha)财(pian)模式,这个爱好一定会随着参与者的增加而逐渐丧失其意义和价值。

所以早上船,把该去的地方都去了,你的记忆和体验是永远不会离开你的。某人曾说过,旅行是唯一让您花钱,却变得更为富有的消费。古人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不然,只大多数人来说,甭管您是在北上广还是在三四线城市,过了几十年几点一线的生活,又有啥意思?参与积分这个活动,其实不仅仅只是需要了解各种积分和各种酒店和航司计划,而是需要一种对日常生活相对自律和理智的态度。 另外一个被广泛忽略的一点,莫过于积分对于我们的真实属性:究竟只是一种日常消费中的衍生品,还是说具有一定的货币属性。

Life with points and miles

为什么说积分这个爱好需要对日常生活自律和理智呢?刨除通过工作差旅来赚取积分以外,积分的来源对于多数人来说就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得来的:消费,信用卡,或者其它渠道。

首先说消费,你生活中花的每一分钱,从大件儿,房子,车子,电子产品,奢侈品,到每周的超市,出租车,公共交通都是消费的一部分。对于很多大件儿来说,随着信息的流通和商品价格的透明,商家为了促进销售,很多时候都会另辟蹊径,比如通过和各航司购物门户合作,或者和银行合作,通过赠送积分的方式,来’扩大’促销力度。因为每个人使用积分的习惯不一样,用出去的积分价值有高有低,所以对于商家来说是极为合适的,比直接降低价格要合算的多。但是这些促销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如果你有购买什么大件产品的计划,不妨等等各种节日之前,关注各种购物门户的消息。好积友过去也有大概聊过,关于如果在购买心仪产品的同时,积分最大化。最后加一点,目前在美国,很多房贷还有车贷公司都逐渐开始通过代理公司支持信用卡付费,然后客人可以通过信用卡自己的计划积分。

还有就是小件,很多关于省钱的生活类播客也有说,很多时候,日常生活开销基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要想方便那么你的生活成本就会比那些事事儿都在家里解决的人高不少,毕竟这是日积月累的事儿。比如你经常出去吃饭,每天去咖啡店买咖啡,经常打出租等等。但是和大件商品一样,很多商家为了增加用户粘性,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忠诚计划。这时候就需要精明的消费者,仔细研究那些计划和商家比较适合自己的生活习惯了。但是需要做到的就是,争取把各种家庭购物(任何日用品)的购物周期,和各大商家的促销时间比对好,这样商家一有活动,你就可以出动了。

就像开篇说到的,很多时候,很多’方法’和’技巧’其实并不适合大面积传播,因为越多人知道,这些方法或者漏洞就会消失掉,所以在这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提供一些思路。星巴克在北美的忠诚计划(貌似美国和加拿大的app是通用的,不过加拿大app在美国消费的外汇转换还是很恐怖的),它经常各种各样的“送星星”活动,你可以在这段时间“慷慨”一把,通过移动订购,把请同事朋友喝咖啡的订单分几次完成,这样人情有了,还有众多的星星来换免费的食物和咖啡。好积友曾经用免费兑换卷,换过星巴克10加币一杯的蒸馏咖啡,虽然喝完以后好积友发现自己对咖啡的认识还是很浅薄,但是好积友是绝对不会使用现金去购买一杯10加币的咖啡的(还是小杯)。毕竟平常一杯普通的只需要2加币不到(貌似比国内便宜)。

10-dollar-starbucks-coffee

摄于渥太华Byward Market星巴克

第二个最主要的,在很多国家,获取积分的渠道莫过于通过各种信用卡来获得了。 上面说到的通过消费赚取积分,其实多数时候也是通过使用特定信用卡来实现的。其实每个人,每个家庭每年的消费能力是固定的,所以上面几段主要是介绍如果通过和商家的促销机会,来把可能获得的积分机会最大化。虽然商家的活动是及其有规律的,但是他们的力度也是一样的:每年那几个节日,几个节日高一点,几个节日低一点。所以每年通过消费渠道获取的积分是能大概计算出来出来的。国外众多玩家依靠的更多的其实是通过申请新的信用卡和签帐卡,来获取不菲的开卡奖励来获取的。而且很多信用卡都有诸如第一年免费的促销,所以理论上只需要不停的开卡和关卡,以若干月为一个周期,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积分。关于频繁开关信用卡的弊端是很有争议性的,但是根据好积友的观察,只要你好好工作,按时全额还款,不要有太多外债,这个重复开关卡的行为并不会对任何人的信用有太大的损伤。当然好积友不是专业金融机构,所以只是提供建议和思路。但是对于重复开关卡的人来说,多数人都会使用诸如Excel之类的软件,来跟踪管理每张卡的开卡时间,和理论上的关卡时间。而且对个人的执行能力有很强的要求,不能懒啊,拖延啊什么的。这也是为什么说参与积分这个爱好需要很自律。

Monetary value

上面说了那么多,大概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参与积分游戏需要自律和理智的生活习惯。现在来讨论一个更少人会考虑到的问题,就是积分的货币的本质。 经济学里,货币的概念数不胜数,本质上就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历史上的定义从货币的职能到经济的变量和政策变量来定义。普遍认可的货币定义分为以下几种:

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购买力的暂栖处;
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1. 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2. 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4. 购买力的暂栖处;

当然啦,积分表面上看并不符合这一条,因为多数人不会说你欠我多少钱,然后我给你多少积分。但是历史上,当美国航空陷入破产危机的时候,通过销售自己家的航空里程给银行来获取急需的现金,从而走出困境。而且多数积分计划也支持消费者是用来’购买’各种商品,服务,旅行等等。虽然各个积分计划对于自己的积分有单位的定价权,比如一美分到两美分,但是消费者拥有很多机会来控制其使用积分是,积分获得的价值。唯一比较不符合的是,积分并不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支付方式,但那并不是因为积分没有这个属性,而是民众的选择。像美国运通的MR积分,它已经支持让消费者用来支付各种不同的消费,不光是旅行。当然,这样使用,每个单位积分的价值是很低的,以后好积友会专门聊。

3. 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超额货币供给就是年度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超过了GDP和物价增长速度和的现象。其实就是所谓的货币超发,至于’引起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就是说相应的市场里其它的诸如股票,债卷,房地产,家庭消费都会产生影响。每家忠诚计划发行的积分是完全又公司自己决定的,因为积分不是直接的货币,所以也没有像货币那样高的损耗。理论上,如果一家忠诚计划公司供应了过多的积分,会导致积分的价值降低,但是其贬值的速度其实是比通货膨胀要慢一些,而且其贬值不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一般公司都会提前半年到三个月宣布其计划,而且也只是针对部分兑换项目贬值。根据报道,有80%多的积分其实是没有使用掉的,虽然这对于常旅客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不利条件和责任,但是因为积分没有货币使用那么广泛,所以其风险要比货币超发小很多。最后说一点,以加拿大的Aeroplan来举例,根据他们的财报,他们发行了多少积分,是需要在相关账户准备一定比例的准备金,这其实和货币的发行很接近了。上次听到的数据是大概5亿加币的准备金对应大概80亿的(不确定)积分。

5. 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嗯,获取积分不需要支付利息。

6. 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

这一条估计是货币最不符合的,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其实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同时消费积分和货币,让两者的流动性一致。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好积友并不会推荐如此使用你的积分。

综上所述,好积友认为,其实可以说积分是有一定的货币属性和价值的,但同时因为其用户使用体验比货币要差很多,所以被各种忽视。其实积分和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什么的也有相似之处。但是因为积分的发行和规则的制定都是其忠诚计划的母公司制定的,然后每个国家的监管法律和会计方式有都不同,所以也造成了对于积分价值的认识和积分的普及化造成了障碍。不过好积友觉得,只要花一些功夫,好好研究一下,积分会让很多普通人能轻松的达成环游世界的梦想。